1、发展幼儿观察力、分析力,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。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,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。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。
2、"找朋友"。游戏规则: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"好朋友",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。火车开了。游戏规则: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,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,边唱《火车开了》歌曲边出活动室。
3、融入游戏元素: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分解与组成的概念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,提高学习兴趣。设计互动游戏: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,如分组拼图、数字接龙等,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1、十以内分解式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:使学生掌握10以内自然数的分解与组合,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。过程与方法:通过实物操作(如棋子、图形卡片)和计数练习,帮助学生形成数的概念,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。情感态度价值观: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。
2、步骤一:准备一定数量的棋子或图形卡片。步骤二:引导学生五个五个地将棋子凑在一起,并五个五个地数,帮助他们理解5的倍数概念。步骤三:接着,让学生十个十个地将棋子凑在一起,并十个十个地数,帮助他们理解10的倍数概念。
3、十以内分解式的讲解教案可以如下设计:教学目标 理解数的分解:帮助学生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分解,即如何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较小的数之和。培养数感:通过实际操作,增强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理解,形成初步的数概念。
4、十以内分解式的讲解教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引入与热身:目的: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的概念,理解数的实际意义。方法:让学生口数一定数量的棋子或图形卡片,首先进行逐个点数,然后逐渐过渡到五个五个地凑在一起数,最后十个十个地数。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数量的直观感知。
5、十以内分解式的讲解教案可以这样设计:实物操作,感受数量:先让学生们口数100个棋子或图形卡片,让他们对数量有个直观的感受。然后引导他们五个五个地把棋子凑在一起,一边数一边观察,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分组和累加。
通过游戏,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。师:我来问,你来9可以分成3和几?(幼儿边拍手边教师引导1根手指的伸法。伸出双手,如图:双手平伸是10,弯下一根是9,弯下二根是8,弯下三根是7,弯下四根是6,弯下五根是5。
我们孩子你们认真看,这两座房屋均是哪个的家哩?(兔子、老鼠)2)你们又是怎么样明白哩?(由于房屋上方贴着它们的模样。)林教师告知你们,在兔子与老鼠的房屋前方均有1条路,但是此刻没路,唯有空地。空地前方是两座大桥,桥的那边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石子。教师推荐游戏方式。
结论是“A集合元素+B集合元素-A与B集合共有元素=A与B集合内所有元素”。
《小池》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,了解古诗的意境。通过欣赏古诗,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。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《小池》的感想。理解古诗内容,能认真倾听,有良好的倾听习惯。理解古诗所用的比喻手法,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。活动准备古典音乐,图片。
1、幼儿园中班就学习10以内的分解,您只需要找十根小木棍或者同样的东西10个就可以了。首先从2的分解开始来,拿两个一样的东西让幼儿数出来东西的数量,再把东西分开放,幼儿可以很清晰直观的看出来,2个东西是可以被分成1个和1个的,这就是2可以分解成1和1,然后反过来告诉幼儿1和1可以组成2,1+1=2。
2、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开始学习10以内的分解,通过实物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。首先,从2的分解开始,可以使用两根小木棍或任何其他物品。孩子们数出两根木棍的数量,然后将它们分开摆放,直观地看到2可以分解成1和1,即2 = 1 + 1。通过实物的摆放,孩子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分解的概念。
3、要让大班幼儿学好10以内的分解,可以采取以下策略: 使用实物辅助教学 具体做法:利用幼儿熟悉的实物,如水果、积木或小玩具等,数量为10个。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这些实物的过程中,学习和理解10以内的分解。 优点:实物教学直观形象,有助于幼儿形成具体的数学概念,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。
4、游戏准备:记录纸一张,铅笔一支,思维体10个。游戏过程:让幼儿拿着10个思维体,把它们分给爸爸和妈妈,每次分的都不一样,看一看都可以怎么分。分完一次,就让幼儿说一说,爸爸分了几个,妈妈分了几个。在纸上做标记,也可以父母来帮助幼儿做标记。游戏目的:训练幼儿对数的分解的认识。
5、幼儿园数学分解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利用实物进行分解:可以使用孩子熟悉的实物,如一篮水果,来演示数字的分解。例如,将5个水果分成两组,一组1个,另一组4个,让孩子直观地看到5可以分成1和4。引导孩子发现并理解:在实物分解的过程中,引导孩子自己发现数字的分解规律。
大班优秀数学《10的分解与组成》教案如下: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:通过实践操作,使幼儿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,掌握10的九种不同组合方式。技能目标:在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,学习掌握数组成的递增、递减规律以及元素互换的规律。情感目标:培养幼儿观察力、分析能力,激发逻辑思维,增强对数学的兴趣。
《10的分解》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了解10的几种分解方式,为以后对数的加减的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有一些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。 在愉快的游戏和动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。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。 使学生能够掌握10的分解,能够在实物中表示出来,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。
引出课题《10的分解与组成》。幼儿看图,学习10的多种分法。
1、大班优秀数学《10的分解与组成》教案如下: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:通过实践操作,使幼儿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,掌握10的九种不同组合方式。技能目标:在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,学习掌握数组成的递增、递减规律以及元素互换的规律。情感目标:培养幼儿观察力、分析能力,激发逻辑思维,增强对数学的兴趣。
2、复习9的组成,通过“碰球游戏”巩固认知。教师展示数字卡,引导幼儿与老师或同伴的数字相加等于9。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。通过手指游戏,幼儿动手操作,用手指表示10的多种组合方式,理解10的分解。
3、伸出双手,如图:双手平伸是10,弯下一根是9,弯下二根是8,弯下三根是7,弯下四根是6,弯下五根是5。也可以说,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,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,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,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,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。通过故事情境,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。
4、本节课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,结合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,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,通过操作、记录、观察等活动,让幼儿自主探索,学习了10的9种分法,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。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体验了成功的喜悦。但在游戏环节中,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较弱,不愿与同伴交流,需要加强训练。